北京保利拍卖202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23年12月8日至15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办。古代书画部分更是汇集全球私人珍藏的唐代至清代名家之传世力作三百余帧,并辑成“艺林藻鉴——古代书画”“想见风流——明人尺牍诗翰”“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三个专场以飨艺好,题材广泛,精采绝伦。
古代书法名家云集
在2023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书法名迹——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令人印象深刻。而本季推出的书法作品亦是亮点频频,朱敦儒、米芾、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王铎、邓石如、赵之谦等历代书家赫然在列,更有“想见风流—明人尺牍诗翰”专场呈献。
宋人书札传世不易,良可宝藏。在“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中,由张珩、谭敬、徐安、张文魁、张五常递藏的《与益谦郎中札》为南宋名士朱敦儒(1081-1151)传世书迹中“尺幅最大、字数最多、面貌最典型的一件”,并被张珩审鉴为“较前帖(指朱敦儒《尘劳帖》)尤精”,是目前仍未收归公库的唯一一件朱敦儒墨迹,必将引起新一轮的鉴藏效应和深入研究。

LOT 0416
朱敦儒《与益谦郎中札》镜心
1145年作
水墨纸本
34.5×46.2cm
估价待询
题识:敦儒再拜,益谦提宫郎中亲友。暌索岁月如此,彼此患难之余,徒勤怀想。夏暑方盛,伏惟尊履万福。敦儒昨蒙误恩,今已到官。力小任重,增以愧惧。才到,尘劳纷集,应接不暇,神疲力勚,如沉浮波浪中,不知身之为谁也。拨冗作启,不展万一。昨晚次一到三衢。款晤有期,唯冀尽珍重理,不宣。敦儒再拜上。益谦提宫郎中亲友坐下。十四日。
鉴藏印:谭敬、谭氏区斋书画之章、徐安、张珩私印、吴兴张氏图书之记、张文魁、张氏涵庐珍藏、五常鉴赏
出版:郑重著《中国文博名家画传—张珩》,第148页,文物出版社,2011年。
著录:
1.张珩著《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书法—木雁传真第一编(1960年),第643页,文物出版社,2000年。
2.郑重著《中国文博名家画传—张珩》,第110页,文物出版社,2011年。
3.张珩著《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1》,第33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说明:
1. 根据方爱龙教授的研究,受书人或为南迁后的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直学士范冲(字元长,1067-1141)之子范仲熊(字益谦),其时或在临安都中官授某部郎中。
2. 纽约佳士得《上海张氏涵庐旧藏——宋元翰牍明清书画精品》专场,LOT10,1996年9月。
3. 1996年9月,《上海张氏涵庐旧藏——宋元翰牍明清书画精品》拍卖专场在纽约引发强烈关注。毕竟除了公家以外,私人收藏里能有19件宋人信札和20件元人诗牍的情况极为罕见,更何况这批宋元诗牍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露面。于是上海和北京两地博物馆对张氏涵庐的收藏都非常重视。上海博物馆马承源、汪庆正、钟银兰、单国霖等专家,启功先生、傅熹年先生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徐邦达、刘九庵、杨新、王连起等都曾一起鉴定了这批书法,并大加赞赏。拍卖时,全球收藏中国古书画的机构与人士纷纷云集至此,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文物公司等国家文博单位也派代表到现场。这些稀世珍品,其中有一部分入藏各地博物馆,如石介《内谒帖》、富弼《儿子帖》、何栗《屏居帖》、吕嘉向《足疾帖》、左庐《高羲帖》入藏首都博物馆,朱熹《符舜功帖》和《宋拓二王帖》入藏上海博物馆,钱端礼《吴江帖》入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有的为私人藏家所竞得,如曾巩《局事帖》、曾纡《过访帖》、张即之《论书帖》以及朱敦儒《与益谦郎中札》等。
4. 此作为张珩、谭敬、徐安、张文魁、张五常旧藏。张珩在《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称此札原是明代王世贞收藏的《宋人尺牍》中的一页。
5. 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湖州南浔。***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1961年,文化部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巡回鉴定书画近10万件之多,发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
6. 谭敬(1911-1991),字和庵,广东开平人。谭敬出生于豪富家庭,爱好文物书画,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张大千、郑振铎等友好,因而精于文物鉴定,亦富于收藏。在美国有关书刊中,将谭敬列为中国现代收藏家鉴赏家之一。谭敬在港时亦曾被聘为香港文物协会顾问。1950年回上海,次年8月将珍藏战国时期齐国量器“陈纯釜”和“子禾子釜”等捐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还将所藏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稿卷孤本捐献国家,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7. 徐安(约1899-约1962),现代画家、收藏家。号懋斋。浙江吴兴人。金城女婿。工画花鸟走兽,好收藏,嗜古今各类印谱。后尽献其所藏印谱二百余部和古笺纸,并归上海博物馆。
8. 涵庐主人张文魁(1904-1967),字师良,斋名涵庐,松江川沙王港人(今上海浦东)。初为上海恒义升百货店学徒,后并入三友实业社、国华投资公司等,以经营百货致富,为海上商业巨子,同时兼任中华全国工业协会理事等职。1948年赴港,旋往巴西定居。经营之余,酷嗜书画,与沪上书画家、收藏家过从甚密。偶尔参加张珩(葱玉)韫辉斋雅集,品评甲第,还陆续购得张氏韫辉斋藏宋元书画、尺牍不少。
9. 张五常(b.1935),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是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亦为重要收藏家,所藏书画甚富。
首次面世的一册孤本《松桂堂帖》为北宋米芾曾孙米巨㝐以家传法书摹刻上石,清之前均无著录,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册。此本《松桂堂帖》与故宫所藏《松桂堂帖》无一重复,两册墨色相同,皆沉静黝黑。本册所收全为米芾(1051-1107)作品,29开,58页,其中墨纸22开,字行极高(半开纵36.9厘米、宽17.7厘米),纸墨古旧,经折装,历代鉴藏为宋拓本。仅遗失米书《蝶恋花》首开一页三行,其余皆存。而此本《松桂堂帖》的出现,对探究故宫藏《松桂堂帖》首卷之版本源头,以及研究宋拓米帖的原貌,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LOT 0412
宋《松桂堂帖 》宋米芾书
宋装经折册页
拓本37×35.5cm×22;
题跋一23.5×14cm×3;
题跋二37×17cm×5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作为一个冠冕一代的艺术宗师,赵孟頫(1254-1322)存世书画绝大部分已经被博物馆收藏,能够流通于市的极为珍罕。继春拍推出赵孟頫《临黄庭经》后,在北京保利2023秋拍中又推出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都是不可多得、首次露面的真迹。尤其《真草千字文》是可流通赵孟頫书画中,体量最大的作品,字数超过2000字,帖芯长度超过5米,是极其罕见的精品。

LOT 0413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手卷
水墨纸本
书心:26.3×507cm
题跋:26.3×30cm
估价待询
题签:宋代名人赵子昂墨迹。
题识:真草千文。梁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子昂。
钤印:赵氏子昂、松雪斋、吴兴世家、合同(四次)
鉴藏印:张氏真赏、张淑正印、金玉尔音
题跋:戊子夏,余随计高唐主跛僧高子,获观松雪公真行一卷。或如方人正士,冠珮岩肃,或如翔鸿举鹤,错落九天。目迹相忘,有洒然飘然、不识此身之立人间世者。诉其原,盖出智永,智永右军裔也,故得松雪,斯得二公矣。跛僧珍蓄肆力,则千载之妙具矣。余嘉之,因跋于左方。两江方元焕拜书。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
此卷《真草千字文》中,赵孟頫钤印三枚,皆真,最特别的要数“吴兴世家”印。据考,赵孟頫“吴兴世家”印的使用上限为皇庆元年(1312),下限为延祐三年(1316)七月,可说是使用时间短。然而,此印并非每书必用,因此这类作品极其稀少。目前看来,钤盖“吴兴世家”的作品,仅有三件。可于市场流通的仅此《真草千字文》一件,殊为难得。
明代文徵明(1470-1559)同样是诗书画俱佳,本季保利秋拍亦带来一卷文徵明大字作品《草书诗三首》,行草书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仔细审度可见其自赵孟頫上窥二王,而终成自己面目的风范。尤难能可贵的飘洒之态中,展现的是文徵明书写此卷自首至尾无一懈笔,无一率笔,其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其扎实的功力和纯熟的书写技巧,其超人的精力,都可作后学的典范。

LOT 0428
文徵明《草书诗三首》手卷
水墨纸本
书法卷:37.8×851.5cm
题跋卷:37.5×573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明代王铎 行书《作官文语》,尺幅阔大,品相完美如新,涨墨、浓墨一任自然,变化无端,气势雄强,为王铎创作型书法的典型风格。

LOT 0422
王铎 行书《作官文语》立轴
水墨绫本
1639年作
237×50cm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另外,曹仲英旧藏董其昌 行书《后赤壁赋》十屏钜制,为董其昌八十岁杰作,纵观董其昌一生亦极为罕见此种形式之力作。《后赤壁赋》所代表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或许契合了董其昌此时的心意,他的尽情挥洒,更像是代表了董其昌对前尘往事的告别。

LOT 0427
董其昌 行书《后赤壁赋》十屏
1634年作
水墨绫本
185.5×56.5cm×10
估价:RMB 1,500,000-2,800,000
“与董其昌齐名”的陈继儒(1558-1639)工书善画,尤以行书闻名于天下。其书法用笔甚活,自成一家,于紧处藏锋,且十分注重神韵,具笔外之味,有骨有趣,为晚明松江书派的大家代表。即将于北京保利上拍的《修身格言册》就是陈继儒书法成熟时期的完美的展现。

LOT 0425
陈继儒《修身格言册》
册页(8开16页) 水墨纸本
20.5×14cm×16
估价:RMB 380,000-500,000
经由徐炘、吴桂丹、钟葆珩、潘宝鐄、苏若瑚、谭祖任、吴远基递藏的陈子壮、伊秉绶《陈文忠公十四札册》传承有绪,涵括陈子壮致欧主遇札14通(20页),及伊秉绶临陈子壮札6通(6页)。另有伊秉绶、黎湛枝、温肃、朱汝珍题跋。信札内容丰富,凡诗词酬唱、书画往来、访客覆信、雅集燕饮、京口归舟,不可枚举,涉及张居正、诸邦宪、何洛文等,均为明代嘉靖时期政治人物。

LOT 0410
陈子壮、伊秉绶《陈文忠公十四札册》
册页(三十一页)
水墨纸本
尺寸不一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清代书法是唯一真正能以碑、帖书风在同一时代交替发展作为主流的时期。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伊秉绶(1754-1815)和邓石如(1743-1805)为清代碑学“开山作祖,允推二子”。

LOT 0404
伊秉绶《隶书五言联》
对联 水墨笺本
126×29.5cm×2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LOT 0406
邓石如 隶书节录王应麟《困学纪闻》立轴
水墨纸本
85×44 cm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朱彝尊(1629-1709)的隶书主要取法《曹全碑》,又融入欧阳询书体,运笔以圆为主,柔中见刚、结体舒展,虽飘逸飞动,然不失端庄凝重,饶有书卷之气。

LOT 0402
朱彝尊《隶书五言联》
对联 水墨纸本
109×28.5cm×2
估价:RMB 200,000-300,000
金农(1687-1764)对金石及碑学的推崇,心领神会,汲取《国山》《天发神谶》二碑之精髓,形成一种间于楷隶、以拙为妍的八分书体。其楷书《友论》册,共二十开,纵观全文,字字跌宕古朴,稚拙可爱,并极富篆籀遗势。

LOT 0407
金农 楷书《友论》册
册页(二十开四十页) 水墨纸本
1741年作
27×26cm×20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在明代中叶之后,尺牍的结集非常兴盛。本季保利秋拍,特别呈献“想见风流——明人尺牍诗翰”专场,以飨艺好。
即将上拍的《明贤十札》手卷即是其中的典范。此卷集结了朝廷重臣、学术巨擘和书画大家十通尺牍为一卷,展现了明代名望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同门之谊、庇主之恩、为亲请托、官场应酬、结社唱和、书画鉴藏等各个“场域”。
在十通尺牍中,无论是表达感恩、或是寄望求职、或是直言相托,又或是保持距离又欲言又止的各种态度。字里行间显示了明代名望人情世故的“洞明”和“练达”。细读此卷,十位明贤的的话语情态仿佛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正如《明贤十札》钱谦益卷后题跋所言“读此卷,洵征诸公为人龙而粉饰太平,具见一斑(班)矣”。

LOT 0317
李应祯、吴宽、李东阳、陆深、吴奕、毛澄、唐寅、文徵明、莫是龙、董其昌书,申时行、钱谦益跋《明贤十札》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24×77.5cm.
书心:李应祯24×58.5cm、吴宽20.5×26cm、李东阳20.5×49.5cm、陆深25×71cm、吴奕22.5×41.5cm、毛澄24×87.5cm、唐寅23.5×30cm、文徵明24.4×18.5cm、莫是龙18×80.5cm、董其昌26×40cm,题跋:申时行27×58.5cm、钱谦益27×19.5cm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董其昌《书札十二通》手卷,可以借用王时敏“题董宗伯尺牍”一则来形容:“文敏公文章翰墨妙天下,书法包举晋唐宋诸贤,而神韵特超,故为一代临池之冠。”

LOT 0346
董其昌《书札十二通》手卷
水墨纸本
书心:24.5×25.5cm;26.5×11.5cm;27.5×44cm;26×50cm;
26×42cm;26×37cm;26×47.5cm;23.5×30cm;26×60cm;
23×37cm;26×50cm;27.5×28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亦是书法名迹荟萃,精彩绝伦。由裘思芹、即山、龚心钊递藏的董其昌(1555-1636)行书临《兰亭序》,书写于绢本之上,创作于1614年,正值董其昌60寿辰之年。书此卷时,董其昌笔法融合颜真卿、王羲之、以及多用米芾之法,结字用笔都毫无疑问地带有董其昌本人的书法特色。或者,董其昌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长卷本临《兰亭序》为第五本存世董其昌临《兰亭序》,它无论是对“兰亭”文化,或是对研究董其昌书法艺术创作,甚至是对董其昌的思想研究都有极为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LOT 0091
董其昌 行书临《兰亭序》手卷
水墨绢本
书法:26.5×925cm
题跋:26×10cm
估价:RMB 3,500,000-4,500,000
清代碑学运动有力的实践者,赵之谦(1829-1884)魏碑书风的形成,使得其清代碑学技法体系进一步升华。纵观赵之谦楷、行、篆、隶诸体,皆以其魏碑体为根基,且诸体交融,风格极为统一。

LOT 0094
赵之谦 《各体书古训语册》
册页 (十四开)
水墨纸本
28.5×32cm×14
估价:RMB 1,500,000-1,800,000
金石名家翁方纲(1733-1818)行书《济宁州学观碑歌》与碑文、《得碑十二图》之《济宁学宫升碑图》相互印证,可见翁方纲、黄易这两位金石名家相交之情谊,文物流传之故实。

LOT 0136
翁方纲 行书《济宁州学观碑歌》
手卷 水墨纸本
1790年作
估价:RMB 180,000-280,000
仇英领衔古代书画、多帧“石渠重宝”呈献
本季的古代书画焦点亦有历代书画巨擘极具艺术及历史意义,著录清晰、传承有绪的书画珍品呈献。在“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中,经王鏊、何良俊等人递藏的元代曹知白(1272-1355)《为六良作山水》,是其晚年故里隐居之作,钤盖“云西老人”一印,题诗字里行间,透露着静谧空灵的隐逸趣味。

LOT 414
曹知白《为六良作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47.5×34.5 cm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明 仇英(约1498-约1552)《东溪雅集》以“叙事性绘画”手法描绘文人士大夫阶层雅集畅游之乐。此卷是以细劲流畅的行笔,迅速捕捉了这17个人物的“动态”与“精神意蕴”,形成了“形态”与“神态”的统一。对明代人物画有挽衰振弊之功,给人物画创作以新的生机。

LOT 0429
仇英《东溪雅集图》手卷
设色绢本
画心:31.8×99cm
题跋:32×45.5cm
估价:RMB 18,000,000-25,000,000
题签:明仇实父临唐人山堂琴会图卷真迹精品。
题识:仇英实父制。
钤印:十洲
鉴藏印:安吴朱荣爵字靖侯所藏书画、靖侯珍藏、欧阳润生珍赏、季青真赏、蕉林梁氏书画之印、研香阁棣邨珍赏之印、灵岩山人珍藏、润生鉴赏、安氏懋卿图籍、西林、云花仙馆秘笈、宝之过眼、溥泉珍赏
题跋:高人深隐漫藏修,占得东溪事事幽。相像练光拖屋后,何殊鉴影晃源头。绿蒲匀黛纶竿晚,芳蓼分香石濑秋。风景宛然杨子宅,问奇休厌客频游。吴郡唐寅。钤印:唐居士、唐伯虎。
出版:
1.《明仇十州会琴图》,艺苑真赏社,民国珂罗版。
2.张大千旧藏精印复制品,并题名为“仇英东溪雅集”,后赠予孙云生。见成都博物馆编《倥偬的乡愁—张大千艺术》,第26至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
说明:
1. 唐寅题跋。安绍芳、梁清标、汪季青、毕沅、欧阳霖、秦文锦、朱靖侯旧藏。
2. 安绍芳(1548-1605), 字茂(懋)卿,号砚亭居士,安如山之孙,安希尧之子,无锡诸生,所居曰西林一片石。能诗,工词翰,擅书画。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七年(1589)作《仿倪瓒疏林远岫图》轴,现藏无锡市博物馆。著有《青萍集》《二京集》《芳草编》《西村纂》行世。
3.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鉴赏,享誉一时。其蕉林书屋,贮图书、书画之属,有富甲海内之誉。刻《秋碧堂法帖》。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4. 汪文柏(1659-1725),字季青,号柯庭,一作柯亭,安徽休宁人,占籍浙江嘉兴(长水)。康熙间官兵马司指挥。学问渊博,工于诗、画,以墨兰见长,精于鉴赏。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摛藻堂”、“拥书楼”等,收藏古书、法帖、名画极多。与朱彝尊等藏书家有交。
5. 毕沅(1730-1797),字湘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市)人。乾隆后期官至湖广总督,坐衔兵部尚书,时人称之“毕尚书”。毕沅位高权重,一生热衷收藏鉴古。他在法书名画收藏、金石碑帖方面的搜罗考证上,名重一时。
6. 欧阳霖,字润生,江西彭泽人,进士出身。博学多闻,在河南叶县任上,为官清正廉洁,广施教化,颇有政绩,后出任过海州道台和江苏候补道。
7. 秦文锦(1870-1938),无锡人,字絅孙、褧孙,号云居士、息园老人,斋号为鉏彝斋、古鉴阁。秦祖永之孙。对甲骨钟鼎,秦汉籀范,探究尤深。
8. 朱荣爵,字靖侯,安徽泾县黄田人,精鉴别,富收藏,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与吴湖帆、张葱玉等互有往来,陈巨来曾为其刻“子孙保之”、“珍颠宝迂之斋”等收藏印。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
蓝瑛、陈洪绶、祁豸佳等合作《山水书法册》共八开,十六页,描绘隐士的恬淡与幽静。以友人间的唱和为主,并且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LOT 0430
蓝瑛、陈洪绶、祁豸佳等《山水书法册》
1655、1656、1658年作
设色纸本
29×21cm×16
估价:RMB 1,500,000-2,600,000
清宫旧藏并《石渠宝笈》著录,一直是书画收藏市场备受关注的焦点。本季亦有多帧“石渠重宝”呈献,宝之珍之。
清代 沈源《御题〈灯市行〉诗意图》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该作绘元宵灯市之繁、人物之盛、民俗之新,历历在目,宛然可亲可感。整幅线条流畅,人物神情动作均极栩栩,其风情堪称——小巧的《清明上河图》。乾隆亲题范成大《灯市行》诗,可见其歌吹太平之心。在以后的流转中,沈源此轴历尽劫难竟尔重现人间,殊为难得。

LOT 0438
清 沈源《御题〈灯市行〉诗意图》
设色纸本
113×29cm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题签:高宗御题臣字款沈源灯市图。精品纸本,知天乐斋。
题识:臣沈源恭绘。
钤印:臣沈源、恭画
鉴藏印: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醉真珍赏、知天乐斋
乾隆御题: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曡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见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簺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灯市行。钤印:研露、烟云舒卷。
出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72、7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
著录:
1.《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四二”,《续修四库全书》据清内府抄本影印。
2.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附录一 集册、合作画”,第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石渠宝笈》著录之弘旿(1743-1811)《翠屏云绣》亦见载于《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赏溥杰书画目》,是目前流入拍卖市场的第5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弘旿作品,从目前流传来看,此件作品是极为精彩的一幅。《翠屏云绣》风格上受到董邦达青绿画风的影响亦不同于他的水墨或浅绛设色作品,可称“谢赫六法”完备,格调清雅旷古,是弘旿艺术创作臻至成熟的山水代表作品。

LOT 0437
弘旿《翠屏云绣》手卷
设色纸本
27.5×120.5 cm、27.5×223 cm
估价:RMB 2,800,000-3,200,000
此外,清初“四僧”之石涛(1642-1707后)、八大山人(1626-约1705)、弘仁(1610-1664)的佳作亦汇聚北京保利2023秋拍。
石涛《黄山文殊院》为金农、羊汝德旧藏,张大千题跋。黄山对于石涛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也是这位画坛奇才笔下贯穿一生的重要题材。此卷酣畅淋漓,水墨氤氲,云山弥漫,或是大雨初霁。展卷见奇松与杂叶引入山间,山体长皴横直交错,苍茫坚实,而浓墨点苔最是醒神点睛之笔。

LOT 0432
石涛《黄山文殊院》
手卷 水墨纸本
画心:37×188cm
题跋:37×75cm
估价:RMB 3,800,000-5,800,000
弘仁《湖山清逸图卷》以平远式构图表现,岩壑奇秀,奇松点缀其中,沿江景物,用笔瘦硬,皴染枯淡而墨韵清润。

LOT 0431
弘仁《湖山清逸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17.5×66.5cm
画心:17.5×131cm
题跋:17.5×83.5cm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此外值得关注的清代书画珍品还有:清代恽寿平(1633~1690)《花果册》描写了四季十余种花果,分别有莲藕、竹笋、板栗、银杏、橘子、枇杷、萝卜、姜、芋、佛手、荔枝等。笔触真实生动,富有生活的妙趣和田园气息。

LOT 0434
恽寿平《花果册》
册页(八开十六页)
设色纸本
绘画:25×32.5cm×8
对题:24.5×29cm×7;27×25cm
估价:RMB 4,000,000-5,000,000
倪瓒山水画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典型和最高逸品的代名词,在中国画坛上产生最深最远的影响。即将上拍的吴历(1632-1718)《仿倪山水卷》是画家学倪瓒画法中比较成功的接近于倪瓒空旷萧条之感境界的营造,是吴历学倪瓒山水,得其神髓的逸品之作。

LOT 0433
吴历《仿倪山水卷》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20.5×69cm
画心:20.5×168.5cm
题跋:20.5×81.5cm
1674年作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清代绘画史中,“二袁”一直是界画领域的翘楚。本季呈献孙阜昌旧藏之袁耀“界画”的典范之作《宫苑图》立轴,十分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傍依山脚而建的曲廊、回廊环绕的庭院、造型繁复的楼阁、门殿以及其上的平座栏杆。其间点缀有巨石、古树,前后层次清晰,虚实对比,疏密有致,既富有园林气息,又有浓厚而庄重的皇家宫苑意味。

LOT 0435
袁耀《宫苑图》立轴
设色绢本
190×75.5cm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同样为古代书画之藏家呈献富含历史、美学与文化意义的艺术珍品。汇集陈洪绶、朱耷、王翚、恽寿平、郑燮、吴振、梅清、任伯年等名家佳作,题材广泛,精采绝伦,亦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艺术盛宴 。
郑燮晚年作品《兰竹石图》墨竹清瘦劲健,竹间结构清晰。题款中“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岩谷”的意向及“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刚之美的同时,依旧可见明中期吴门画家兰草之内敛秀逸。

LOT 0169
郑燮《兰竹石图》
水墨纸本
184×102cm
1764年作
估价:RMB 2,000,00-3,000,000
明代陈继儒、陈元素、文震亨等于 1618/1619年作《书画合璧册》或为当时文人雅集之所得。此册中绝大部分为苏州人,既有吴门文氏一脉的书画诗文艺术,也呈现出松江笔墨灵性的神采。可谓“万壑争奇,众山皆响”。

LOT 0154
陈继儒、陈元素、文震亨 等《书画合璧册》
册页 (二十一开二十二页)
设色绢本、水墨金笺
1618/1619年作
40×29.5cm×22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即将上拍的八大山人《双鹿图》与国家博物馆藏庚辰(1700)所作《松树双鹿图》同观,其款书以及画作风格,二者应为同期所作,即八大人生最后十年间(1694-约1705)创作。八大山人以鹿为题材画作计有二十八件,散藏于海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是八大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他画鹿,不仅是自古以来“鹿”作为吉祥的象征,其深意更是和自身的身世相关,他的父亲朱太冲自号“鹿洞”。

LOT 0187
朱耷《 双鹿图》立轴
水墨纸本
161×80cm
估价:RMB 1,100,00-1,200,000